中国社会科学院史丹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9月3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丹教授应邀来校讲学,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学术讲座。讲座会场设在湘江楼A926会议室,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杨刚教授主持。

史丹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这两个关键概念,系统阐述了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史丹教授谈到,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她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全新内涵和强大动能,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深刻重塑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和形态。史丹教授结合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必将能够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问题涉及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统计学方法在产业研究中的应用、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多个方面。史丹教授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其精辟的见解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阵阵掌声。她鼓励在场师生积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视野宏阔、分析透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针对性,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不仅深化了师生们对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投身相关领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杨刚教授表示,学院将按照学校科研工作的要求和总体部署,要求高层次的专家,持续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跨学科交流,助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专家简介: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能源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第三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和省市委托课题10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各类文章250多篇,撰写专著3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奖励30余项。
Powered By 湖南工商大学理学院 Version Imd 2.1.0
CopyRight 2005-2023 ©sms.hutb.edu.cn | 湘ICP备19022342号 湘教QS3-200505-000476 |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