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管理

续上页

(六)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的阶段划分

由于我们设计的现代化统计监测评价模型的标准,是按照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而设计的,即现代化综合进程(水平)指数到21世纪中叶应达到100%。为了使基本现代化的统计监测评价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等衔接起来,有必要根据模型测评的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指数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为此,我们依据钱纳里人均GDP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成长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等,将基本现代化的综合进程划分如下六个阶段:

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阶段划分

基本现代化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综合进程(水平)值(%)

起步期

初级产品  (贫穷)

20以下

工业化初期(温饱)

20—35

成长期

工业化中期(基本小康)

35—50

工业化后期(全面小康)

50—80

成熟期

初等发达经济(初级现代化)

80—90

中等发达经济(基本现代化)

90—100

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还可划分一些小阶段。如全面小康可划分为全面小康初期、全面小康中期、全面小康后期等等。

四、中国基本现代化进程实证研究

中国现代化建设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解放初期,中国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工业化、城镇化基础差,起步水平低。因此,要在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以上建立的二元叠加现代化统计综合评价模型测评,2002年中国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指数为57.36%,表明中国基本现代化已走完了全程的一半多,具体测评结构如表所示,基本结论如下:

1.2002年中国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指数为57.36%,按照前面的阶段划分标准,中国已处在基本现代化成长期的初期,即完成了基本小康阶段的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阶段。

2.在十大评价构面中,城镇化、居民素质与生活水平、公平化、法制与治安、生态化等评价构面的现代化进程指数高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外向度等评价构面的现代化进程指数,表明社会指标的现代化水平高于经济指标的现代化水平。

3.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外向度、城镇化之间的差异不大,说明四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其中工业化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经济外向度和城镇化的关键推动力。

4.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外向度、城镇化进程均高于信息化、知识化进程,说明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经典现代化进程大大快于以信息化、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现代化进程。

5.2000~2002年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年平均推进2.05个百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现代化的基数越来越大,现代化年推进进程或速度将会减慢 ,若今后20年内每年推进1.5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国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指数可达到84.4%,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即到2020年基本现代化综合进程指数应达到80%的目标要求。若今后50年内现代化进程每年推进1个百分点,到2050年中国完全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6.中国现代化建设应在努力实现工业化时代目标的同时,启动和叠加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目标,应摒弃先追赶工业化时代目标,后追赶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目标的追赶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确立跨越式的综合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才能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下页》》

Powered By 湖南工商大学理学院 Version Imd 2.1.0

CopyRight 2005-2023 ©sms.hutb.edu.cn | 备案序号: 湘ICP备19022342 湘教QS3-200505-000476 | 网站管理